国债期货迎来“最重磅投资者” 五大行入场影响几何
标签: 华夏健康医疗混合基金a 国债期货迎来“最重磅投资者” 五大行入场影响几何 中国基金从业协会官网 基金净值查询200007 519644基金净值 基金的机构产品
《国债期货迎来“最重磅投资者” 五大行入场影响几何》全文共计: 4137 字,请耐心阅读!
【国债期货迎来“最重磅投资者” 五大行入场影响几何】国债期货市场参与者迎来扩容,4月10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正式启动。 国债期货市场参与者迎来扩容,4月10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正式启动。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今后可以运用国债期货管理利率风险,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的韧性和活力,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首批入市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中国经济网)国债期货市场参与者迎来扩容,4月10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正式启动。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今后可以运用国债期货管理利率风险,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的韧性和活力,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首批入市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商铺有维修基金吗,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有金融业分析师如此形容银行正式加入国债期货市场,更有学者将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视为我国金融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
目前,我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是各大商业银行,但在此之前,银行却无法进入国债期货的市场交易,利用期货工具。在中金所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商业银行进入金融期货交易所就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历经十年,这个问题至此终于得以解决。
期货市场扩容
此次参与主体扩容被视为国债期货市场的重磅利好。2月21日,证监会与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显示,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参与中金所国债期货交易。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中金所的国债期货投资者过去主要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资管公司等。作为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将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
2010年,中金所开始推出金融期货;2013年9月,中金所推出国债期货。经过6年多的发展,中金所已经形成了包括2年、5年、10年三个关键期限产品的国债期货市场。
3月3日,中金所副总经理张晓刚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举办的一个在线交流平台上介绍,目前,国债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2019年,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管产品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日均持仓占比超过80%。
2019年国债期货日均成交量为5.34万手,较2013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52%。从期现的相关性来看,2019年两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均在97%以上,国债期现货走势高度一致。
之前国债期货推出时没有银行资金参与,为何时隔六年后选择此时放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韩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可能出于三方面原因:
一是要跟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配合。国债期货是场内交易的、低成本、高效率、灵活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取得显著成果,市场利率波动更大、期限结构变动更复杂,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非常迫切,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踏上最后征程,客观上商业银行有必要参与国债期货业务。
二是经过六年的时间,我国国债基金净值查询001088,现货市场的体量扩容明显,国债期货市场监管体系也日益成熟,有能力做到风险可控。商业银行也在风险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上下了很多功夫,提高了风险管理业务能力。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
三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带来全球经济低迷和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可以保障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顺畅,促进实体经济尽快恢复。而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离不开国债期货的保驾护航。前期作为国债现货最大持有者的商业银行的缺席,造成国债期货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其难以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等应有功能。
首批五家试点银行
一位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并非一蹴而就,“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之前包括央行和证监会、中金所等机构都在推进这件事,另外,银行的这项业务也是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4月10日中金所举办的“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启动”活动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视频连线的致辞中表示,商业银行正式加入中金所的会员队伍,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这凝聚了业界的智慧与汗水,成果来之不易,标志着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形成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国债现货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以及中国国债最主要的持有者,十基金519664,分乐见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蓬勃壮大,并期盼能亲身参与到国债期货市场的建设中去。”中国银行总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王卫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有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理财资金入参与国债期货,不过是投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的资管产品,作为通道,但是体量比较小,更多是以套利为主,不是套期保值。
根据中债公布的托管数据,截至2020年1月,商业银行持有的记账式国债存量9.99万亿元,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持有的存量规模7.20万亿元,城商行1.57万亿元,农商行0.80万亿元,外资银行0.33万亿元;保险机构持有的记账式国债存量3606亿元,相对体量较小。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表示,银行由于持有国债规模较高,对应也面临更大的国债收益率波动风险,套保需求强烈。引入银行和保险参与到国债期货,一方面可以满足二者对利率债套保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盘活国债期货的流动性,使其各项功能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在行业人士看来,银行入市国债期货对银行自身和债券市场都有深远影响。王卫东表示,对银行自身而言,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有效丰富了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箱,同时,也有助于银行盘活自身持有的大量国债现货,提升投资管理效率。
在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总裁乔宏军看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我国债券市场,以至整个金融行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对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参与国债期货市场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国债期货对债券进行风险管理,平抑利率波动带来的市场估值损益变化,丰富市场风险管理的工具,从而切实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国债期货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主动管理。国债期货具有高流动性的特征,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在不交易现货的情况下迅速改变组合久期,以更低的流动性成本精准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
助推债市发展
在方星海看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债期货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稳定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在债券市场出现波480001基金今日净值,动期间,还可以利用国债期货流动信号成交快速的优势分流债券市场抛压平缓现货市场波动,从而促进债券市场整体稳定运行。
乔宏军进一步解释称,国债期货可以为商业银行引入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新的跨市场投资交易模式。同时,商业银行通过跨市交易,积极参与国债交割,可以有效盘活存量债券资产,提升债券流动性,对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形成良性助推作用。
此外,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交易者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形成更为连续、公允的国债期货价格,上海久有基金 刘小龙,从而可使衍生产品充分发挥价格发现的职能,既能对部分缺乏流动性的现券提供价格参考,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因此,乔宏军认为,对债券市场而言,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有利于推动交易业务创新,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完善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机制。
韩乾表示,股市、债市、汇市是金融市场的三大组成部分,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正是债市甚至是汇市改革开放宏伟规划当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的入市,意味着国债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终于获得了入场券。”韩乾认为,它们的加入不但有利于活跃国债期货市场,促进国债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还有利于完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从而促进国债现货的定价合理和市场发展,并通过国债利率的基准作用和利率传导机制,提高整个债券市场的运行质量。更重要的是,流动性好、运行稳定的国债期现货市场将提高我国国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提升这些机构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的意愿,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对整个金融市场而言,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被认为是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乔宏军表示,当前,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比重也持续增大,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境外投资者利用利率衍生产品开展套保的旺盛需求。通过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商业银行在自身积累衍生产品业务经验、打好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基础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对接境外客户群的服务体系。
在商业银行入市国债期货市场后,保险资金的入市也正在酝酿中。2月底,中国银保监会就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面向保险行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应以对冲或规避风险为目的,不得用于投机目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意义重大,它们将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促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张晓刚透露,未来,保险机构平稳入市之后,中金所还将推动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为保险机构等投资者提供对冲超长期债券利率风险和调整资产久期的工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ctrader.com/gupiaoshujiruanjian/247164.html
本站所有数据资料均来自第三方,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SMC股票学习网不为内容负责。